English

高血压患者应长期坚持控制血压

2000-09-18 来源:光明日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教授 李勇 我有话说

在我们日常的医疗实践中,常常遇到这样的病例:人刚到中年,准备在事业上大干一场,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。其中有的人未给予应有的重视,直至出现心肌梗死,或脑中风等。追询病史,许多人以前有过血压升高的情况,但没有及时就医咨询,或没有按医嘱坚持服药控制血压。

高血压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,时有头晕,记忆力减退,休息后可消失。血压明显升高时,可出现头晕加重,头痛,甚至恶心、呕吐。在劳累后、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,症状尤为明显。

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(WHO—ISH)联合颁布的最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,成年人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35毫米汞柱,舒张压低于85毫米汞柱。1991年按照过去的标准(高血压为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汞柱,和/或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5毫米汞柱),我国进行高血压抽样普查的资料显示,全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,患病率为11.8%。如果按照1999年的新标准,可以推断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将大大增加。

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,引起并发症,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。如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部动脉硬化,容易发生脑动脉痉挛或微型血栓栓塞,严重者可发生脑溢血(出血性中风)或脑血栓形成(缺血性中风);长期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,引起冠心病心绞痛,还可造成高血压性心脏病,心力衰竭等。长期高血压的另一极为重要的后果就是造成肾功能的损害,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。大量科学研究表明,组织中的肾素———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性增高,血管紧张素II水平上升,是维持血压持续增高,并导致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的罪魁祸首。

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节律。研究发现,高血压患者心脏性猝死、非致死性心肌梗死、症状性和非症状性心肌缺血时间的发作,也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。清晨6点钟以后逐渐增多,高峰时间7—10点钟,下午16—20点钟是第二高峰。这种变化规律与血压的波动节律相吻合。研究表明,长效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,能够获得24小时平稳降压,因而减小血压波动的幅度,防止脑卒中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事件的发生。

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明,高血压患者长期坚持控制血压非常必要。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,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,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,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病并发症的死亡率。

目前,在众多的治疗高血压药中,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类全新的抗高血压药物,因其具有高效降压,没有副作用,安全性高,并对脏器有保护作用,于1999年被WHO—ISH以及我国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。缬沙坦(代文)即为此类药物的代表,缬沙坦能够完全阻断血管素II与其I型受体的结合,从而完全消除血管紧张素II引起的血管收缩,从而起到扩张血管,降低血压的作用,延缓和逆转血管紧张素II导致的心脏和血管的重构,保护心、脑、肾等重要脏器。研究证明,缬沙坦是一种长效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,每天服药一次,能够获得24小时完全的血压控制。老年人及肝、肾轻中度损害的病人可以安全使用,并且可以和其他药物一同合用。

因此,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,选择适合的抗高血压药物,尤应首选具有长效、平稳降压作用的药物,特别是阻断血管紧张素II作用的药物,坚持长期、规则地服用。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。恢复规律的弛张有序的生活节奏,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,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,将血压长期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,就能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,改善或延缓糖尿病肾脏功能损害的发生和发展,延长患者的寿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